祝贵兵 实验室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至今。期间于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丹麦奥胡斯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德国马普学会海洋微生物研究所、德国基尔大学等地访学并开展合作。工作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各种科研和人才类项目的连续资助下,通过构建先进的同位素示踪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长期开展陆地和水生态系统氮循环与污染控制研究,从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和能源角度,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完善了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体系,为水污染治理和农田氮素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PANS》、《The ISME Journal》《Global Change Biology》等期刊的论文得到一定好评,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年报》,被《Nature China》评选为地球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亮点,并进行了专题报道。多次受邀在《Nature》旗下《Nature Research Microbiology Community》发表评述文章。先后荣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2020)、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2018)、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前沿科学类一等奖(2017)等奖励。
刘刚 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担 任研究员、助理教授,并同期在荷兰Oasen水务公司负责研发面向未来的一步RO法净水技术,201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现任绿色饮用水技术课题组组长,兼任国际水协水安全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水协Blue-Green Systems期刊责任编辑。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自然过程的土壤净水技术、输配过程中的水质稳定性和水质安全、无氯供水水质保障技术,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中美战略合作等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9篇(包括Water Res. 和Environ. Sci. Technol. 10篇)
苏命 实验室副主任
博士,副研究员。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工作至今。现任中国科学院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水质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在饮用水水源藻源水质识别与控制方面的机理解析、技术研发与大型水体工程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水源嗅味问题提出了基于产嗅藻生态位特征的原位抑藻控嗅技术,系统应用于上海青草沙水库,推广至广东、浙江等18座水源水库,有力保障了各水源水质安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课题、企业工程应用类项目20余项。在Water Research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软著共6项,转化2项,编写《饮用水嗅味控制与管理技术指南》等专著。获华夏奖二等奖(3/15,2020)、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集体,2021)、北京市水利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14/15,2022)。
董慧峪 实验室副主任
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深度处理工艺与高毒副产物控制,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中文核心论文30余篇,担任SCI期刊《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编委、《Chemosphere》专刊编委、《Water》专刊编委、《中国给水排水》青年编委。在欧盟玛丽居里人员交流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瑞士联邦洛桑理工学院(EPFL)、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UB)、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SC)等进行国际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等项目10余项,主持地方政府、企业技术开发项目10余项。